数次出差徐州,这座地处江苏最北端的城市,讲真,曾令我入迷。 在中国,素有“千古龙飞地,一代帝王乡”美誉的徐州,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彭城,孕育了西汉高祖刘邦、霸王、项羽等历史人物,以其历史厚重让我血脉贲张;云龙山、 龟山汉墓等遗迹所承载的两汉文化脉络,以其“豪气干云”的豪迈气质让我深深折服。 除了历史文化“独一份”的归宿感,此外,被人们形容为“地锅鸡与豪气交织”的现代生活人间烟火气,配上云龙湖畔的灯塔烧烤、富国街的羊肋排等以特色美食为载体的社交场景,在其他城市一时还真难找到第二家。 说完徐州的好,笔者不得不用上“可是”这个转折词。因为,钦佩徐州城市独特人文气质的我,这一回,却在徐州队利用主场优势对战南通队的赛事上,看到本不该看到的“落差”,心头一紧、浑身一冷。 这并非我个人感受,而是一大拨足球行家和资深球迷“通感”。以至于我想弱弱地问一句:这还是我心向往之的、能代表徐州城市形象的那张“苏超名片”之一么? 忠言逆耳。但作为兄弟友好城市的一个普通球迷,我说这些徐州人可能不爱听的话,缘于凡事要摆事实、讲道理,要说人话、办人事。 因此,手抚紧皱的眉头,我不懂就问—— 作为此次赛事的主场,徐州奥体中心在官训期间既不湿、也不滑,并无异样,何以到了7月5日战事即将开启的当日下午,工作人员长时间浇水?这样一来,好吧,比赛场地异常湿滑,南通队第一个传球就让队员“倒也”!不用多说,湿滑场地巧妙克制了南通队原本既精巧且灵敏的战术发挥,很多技术无法施展,和前四场比赛形成强烈反差、大相径庭,助跑和急转弯都被湿滑场地狠狠限制!反过来,这一环境条件更更有利于徐州队擅长的大开大合,于是出现了赛场上徐州队队员的狼奔豕突、横冲直撞!请问,这是利用规则漏洞用计么? 从内心来讲,我本不想质疑;但是,从赛场耳闻目睹现实来看,却又是事实。 让人糟心的事,还有。本不想说,但想想,只是毫无恶意的“建设性”谏言,只是善意提醒大家更好地遵守足球运动的职业道德和比赛规则,于是不吐不快。 不少球迷并不都是“火眼金睛”,但整场赛事演绎下来,大家不难看到徐州队全场小动作不断,“花活儿”一个接着一个,不讲武德。我这里且说一个最明显的:徐州队守门员在抱住球后,违反比赛规则竟然肘击南通队队员!至于全场拉扯、踢蹬动作,更是让人目瞪口呆。我不是泼冷水,是不是正因为这样的“不讲武德”,才让一些和徐州队比过足球赛的球队,都有些带着不屑说“踢得很脏”的负面评价? 最让人诟病的是,此次徐州队在主场作战,迎战南通队,观赛人数有30161人。然而,给远道而来的南通客场球迷,却是怎样的待遇呢?晕,只有两个小区域!座位数也只有一千出头,更要命的是,看球位置还偏偏被安排在观赛区最远的西北角! 坦率地说,徐州方面此次对远道而来的南通客人所作安排,和省组委会的明确要求相去甚远。 没有比较,确实就没有伤害。再反观南通和宿迁的比赛,主场只有2万个座席,却慷慨地给了客队2600多个,同时把客队球迷安排在主席台右侧,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同样远道而来的球迷朋友们开心观赛。 再有,当主持人在赛事现场提到南通队的时候,浩大的徐州球迷群体竟无人应答!沉默背后是冷漠。而南通队又是怎样操作的呢?对阵宿迁队,南通球迷和宿迁球迷相互加油、相互鼓劲,最感人的是,南通球迷还鼓励宿迁“进一个!”完全没有门户之见。由此,不难看到双方观赛球迷素质的高与低,堪称高下立判。 另一个简单的事实是,在赛事现场和直播网络中,徐州球迷纷纷为徐州队造势攻击裁判,而南通队受到的不公相对更多,怎么却无一人指责裁判呢?由此可见,南通队保持了对裁判最起码的尊重,选择了负重隐忍。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作为一支以青训为主的年轻队伍,南通队所有队员按照省组委会规则参赛,参赛资格均得到省组委会认可。而徐州队队员组成和南通并无二致,一部分为山东鲁能梯队队员,一部分为大学里的足球特长生,由此双方势均力敌,在绿茵场上踢得旗鼓相当。可偏偏有人在网上谣传南通队队长李贤成今年注册了职业队员,子虚乌有;可徐州不明真相的网友却以讹传讹,认定南通队职业队员超额,据此武断地质疑规则、质疑裁判,“输不起”的心态背后是极度的不自信。 吐槽归吐槽。说实在的,这些年,笔者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没少逛过徐州。他们或她们,十分欣赏徐州地域文化强烈的、古今交汇的包容性,还有穿越千年、依然刻在骨子里的大汉血性雄风。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。这是一个客观事实。但是,我还是希望我心目中的徐州是那个豪爽硬朗、潇洒坦荡的徐州,没有小心机,更没小心眼;站位高、格局大、心胸阔,因为,这样的徐州,不仅让人一见钟情,而且会相伴长长久久。 “徐老大”,可否扔掉小聪明别犯傻? 君以为然否?
南通0 |